top of page

家人、朋友和鄰居的關心是對經歷家暴男士重要的
當身邊人經歷家暴狀況,你可能為他憂心焦急。以下是為支援經歷家暴男士所提的建議。



聯絡我們
1.
你為受家暴影響的男士所作的舉措,可使他們感覺不一樣。
任何對受家暴影響男士的回應,都可變得重要。
- 若果他感到支持和鼓勵,他可更勇敢面對和作出對前路的決定。
- 若果他感到被批判, 他可能孤立自己,把受虐經歷藏於心底。
- 雖然大眾對「家暴受害者」的印象都偏於女性,但數據證實,每六位 家暴受害者中,其中一位是男士。男士同樣暴露於家暴危機中。
2.
家暴是甚麼?
每對情侶夫妻都會有機會爭吵衝突。在相處得宜關係之內,相方可容納對方的意見,為自己作出決定。
但在家庭暴力的關係,並不容許對方發表意見,每事都限制對方於自己設想中的生活。當家暴的關係延續,相方或有互相衝突,或有一方不自願下屈服於權威之下,強勢的一方可透過身體傷害、批評、要求、脅迫和性需要,展示自己的權力在另一方之上。在這不對等的關係之內,情況是十分危急的。
在不同意的情況下,批評、要求、脅迫和性需要,都可造心理創傷,其中對受害者的心理打擊,可等同於身體所受的傷害。
3.
我如何能夠知悉家暴的發生?
我們看見身邊家庭在經歷爭吵和衝突的旋渦,自身感到猶豫不決,不知應否捲入其中。事實上,家暴的受害者對事件的危機感,敏感度是相對不足的。因此,家庭暴力的前奏,往往是被人忽視而不被關注的。
家暴發生的徵兆
- 他害怕話題內提及伴侶或擔憂如何和伴侶相處
- 他避見朋友和家庭,並且在伴侶同場下,主動結束對話。
- 他常被伴侶在眾人面前奚落
- 他要聽從伴侶的指示決定生活任何細節(特別財務安排)
- 他經常提及伴侶的態度差劣,並且因對方妒忌和「佔有慾」而抱 怨。
- 他變得沉點,容易為事情緊張和抑鬱,失去自信處理事務
- 他身上出現傷痕,並不願提及傷勢
- 他的子女變得驚恐無助,並對其伴侶有隔膜距離
- 他拒絕交托子女給伴侶單獨照顧
- 當他離開關係後,其伴侶不斷追踪和搜尋他的行踪
不明白家暴受害者為何選擇留在親密關係之內
作為局外人,難以明白家暴受害者為何選擇留守在關係之內,任由伴侶作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身體傷害。對大部分人來說,離開可能是容易簡單的選擇。甚或我們假設,家暴的發生或多或少是家庭各成員互動的結果,疚由自取; 包容施虐者,選擇留下,是不應該和愚笨的決定。
我們要謹記,作為局外人,我們不能妄斷,想像自己能夠代入受害者的心境說話。作為朋友親屬,我們直接感到「離開是最好的選擇」,但這不盡是受害者的心境話語。在他們身邊,我們的回應,可影響他們往後處理家暴的取向。因此,作為支援他們的朋友親屬,我們要切記這一點。
不能選擇離開受虐關係的原因
- 他害怕選擇離開關係後,伴侶可能作的行為。他們的伴侶可作 出不同程度的威嚇,對子女、家人和朋友示意作出傷害。甚至於 他們的伴侶以自殺的行為來防止對方開。
- 他依舊愛護伴侶,感到對方不是每時每刻都使他們處於受虐關
係之內。
- 他相信親密或婚姻關係是恆久永遠,就算需要抵受任何困難。
- 他相信伴侶會作出轉變。
- 他歸咎關係變化在自己身上
- 他為著子女設想,感到父母分開對子女的成長影響。或者,伴侶
威脅傷害子女,以阻止他離開關係。
- 他已變得孤立無援。他的伴侶可能斷絕所有在他身邊的聯繫。
- 他害怕別人的追問。家暴受害者可能與伴侶有共同的籍貫或社
群,促使他對「離開」有顧慮。
沒有妥善安排,離開受虐關係可以引致危機。在家暴受害者身邊時,聆聽他的感受,講出選擇「留下」或「離開」的想法,以及對安全的顧慮。在這情況下,可嘗試鼓勵他主動尋求為家庭暴力調解的社會服務機構。
應否主動接觸?
大眾看家庭暴力是一家之事,旁人不應「多口插嘴」,害怕干涉別人的「私人事務」,擔心自己主動接觸後的狀況。事實上,只要我們帶著不批判的心態接觸,關心他的近況,有足夠空間讓受害者表達他的想法和感受,他都會接受我們的關心和問候。或許,他不能和你講出事件經過,但你的問候絕不是一件壞事情。
如何接觸?
直接帶著關心,問候對方近況,是最有效的關心方法。
例子:「我見你最近精神不佳,有心事,你情況如何呀?」
問候對方,可能未必直接能夠理解事情或得到回應。受家暴影響時,他可能頓時找不到回應。或者,他未能意識自己正處於家暴影響之內。在男性文化內,更有可能的是他因「羞愧」而未能講出情況和想法,擔心被認定為「軟弱」和「無能」。
除了直接問候,留意對方回應也是重要的。給予空間家暴受害者,不需要明確的回覆,只需給予時間和注意力在對話上,便以足夠。
可以做些甚麼?
主動接觸和關心的條件是「不批判」的心態,尊重他的決定和陪伴他渡過困難的時刻。
- 聆聽他的說話想法
- 相信他的說話。當家暴受害者能夠與你對話,他已經過了心理障
礙。他或許淡化事件,不願多談。或許,展示平淡的心態,以告 訴你,一切安好。
- 不要輕看家庭暴力的危機。家暴的開端不一定是身體傷害,但持
續的家暴狀態,可令氣氛升温,促使身體衝突或更嚴重的事件發
生。
- 幫助他認知家暴的事實。
- 給予支持和鼓勵
- 給予肯定和信心,以助面對情況。
- 若對話已談及家暴,指出事件不會是他個人責任。
- 常聯絡,以確保安全。
- 尊重他的個人決定
- 告訴他社會上為男士設立的服務
不應做甚麼?
當知道家暴事件的發生,關心和問候可助受害者舒解狀況。但過程中,應避免令當事人感到多一層壓力。
- 不要使他承受責任:「你做咗甚麼事,使到佢咁樣對你?」; 「點解你咁都要忍佢呀?」; 「你點可以繼續愛佢呀?」
- 不要問事件因由
- 不要批判的態度
- 不批判他的伴侶: 「你另一半咁樣,就唔啱啦!」
- 不提供個人意見
- 不要強求他離開受虐關係
若親身目暏家暴發生,可以做甚麼?
如果你判斷情況是危及,你應直接致電999報案。
若有可能接觸事主,可以直接詢問是否需要代為報警求助。一般家暴受害者都想像報案會促使事情惡化,大眾都不願意聯絡警方。這情況你可向事主提出為家暴事件服務的社會服務聯絡。
自身安全
支援親屬朋友的受虐狀況是困苦和滿有壓力的。你需要同樣關注自己的安全和感受,為自己找支援對象。
- 感到意氣闌珊,為何他仍然留在受虐關係內
- 感到超過自己的能力範圍
- 感到壓力處理事件
如何回應家暴受害者的伴侶?
不應直接捲入事件中,任何跡象,看見自己暴露危機中,應該報案求助。
家暴受害者的伴侶,可對你出言傷害 :
- 指責你「多管閑事」
- 否應家暴的情況
- 淡化事發的情況,指稱第一次發生
- 指出事情的起因是別人和其他關係,推卸責任
- 辯稱不能控制自己,受到藥物或酒精影響
若你接觸事件,不要放注意力在事件的原委上,也不應設法改變任何一方。應盡量說出尋求社會服務的協助。
聯絡我們
bottom of page